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2024年发布了研究报告《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为未来做准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Preparing for the future,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文献理论、教师实践、专家视点等维度,对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旨在为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建议[1]。本研究结合该报告中所阐述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对英语教学的技术赋能、使用风险以及教师的应对措施,以期帮助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应用人工智能时,能更好地应对可能面临和已经产生的教学挑战。
报告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不同应用的模式和趋势。基于对报告的研究分析,可以将目前人工智能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应用赋能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对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提升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观点,报告调查了1000多名教师,70%以上的教师都持肯定的态度,并且认为人工智能在提高语言表达技能和语言理解技能方面具有很高的一致性[2]。
1.语言的表达技能
“说”和“写”作为英语的表达技能(productive skills),一直是人工智能语言学习应用研究的热点。
在“说”的方面,现有许多关于语音识别、语音分析和纠正反馈的软件,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口语社交质量。例如,有研究者为英语学习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支持的发音模型,帮助学习者练习、记录自己的发音,从而延长词汇的记忆时间,并在学习辅音和元音方面有显著的提高[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TalkMe,Hi Echo等软件作为口语训练的对话伙伴、语言教练,它可以促进有意义的互动和反馈指导,支持词汇习得,并可以使用多种模态(如文字、图像、音频)提供有趣、愉快的情境学习。
在“写”的方面,有语法纠错、写作助手、翻译工具等多种人工智能产品被用来提升写作技能。如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语法智能工具Grammarly的学习者比不使用它的学习者犯的语法错误更少,写的词汇变化更多。Grammarly可以作为英语写作的一种检查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写作的反馈和评价工具,它可以让语言学习者更容易及时得到文章写作的修改建议和有效指导,使其在行为、情感、认知参与以及写作自我效能方面都有所改善[4]。
2.语言的理解技能
人工智能在“读”“听”语言理解技能(receptive skills)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实时翻译和解读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翻译和解读服务,帮助学习者理解英语文本或听力材料,从而让语言学习变得更为流畅。
(2)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的阅读辅助功能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处理和筛选大量的英语文本,提供关键词和摘要,并帮助学习者发现文本中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3)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它可以分析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和学习历史,为学习者推荐适合的英语文章、听力材料或视频等,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听力能力。
(4)提供练习和评估机会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英语阅读理解或听力的练习题,并根据学习者的回答给出评估和反馈,帮助学习者发现和改善阅读理解或听力上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讲授式教学仍会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被运用于教学中,用以改善教师英语教学的方法,节省教师时间,提升教学效益,补充或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1.教学资源的创建
在教学资源的筛选与整合上,人工智能产品可以通过语言理解和信息检索的功能帮助教师筛选和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持;还可以通过语言生成、语音识别、语音转换功能等,为教师提供智能语音交互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好的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让教师快速、轻松地获取教学信息和协作对话,让教师快速得到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案,帮助教师制作上课所需的阅读、听力、写作等课件材料,极大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DeepSeek作为一个用于辅助教学任务(编写试卷等)或头脑风暴的开发工具,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身的阅读、写作或教研工作。
2.教学方案的预设
很多教师认为,人工智能在构建教学计划初始框架和规划教学进度方面对教学有所助益,并在修饰和调整现有教学计划方面很具潜力。
这种应用尤其对新手教师特别有益,他们可能缺乏在课堂上应用教学法的经验,但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工具来探索和准备教学计划或教学进度,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成熟教师,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都要经常回顾和检查教学计划,并实时根据学生需要或课堂教学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3.教学评价的跟进
好的人工智能产品,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教师教学,提供过程性数据支持和分析,让教师清晰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可以采集、整理学生的学业数据,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提交、考试答题等情况,全方位矩阵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业成绩,为教师的学情分析提供证据,教师可据此及时对学生作出学业预警并提供必要的学业帮助。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产品的开源获取,大量学习软件和教学软件的人工智能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人工智能在为英语教学技术赋能、帮助英语教师能力延展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我们去审视、规避。目前,除了被广泛讨论的技术过度滥用、学术不端、信息有误、追责和溯源机制不成熟、数据安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等风险,人工智能应用于英语教学时还应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研究报告对于“人工智能会对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观点的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同意的教师(36%)和表示反对的教师(34%)以及选择中立的教师(30%)几乎各占1/3[5]。对此问题的争议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目前做出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在看到人工智能为语言学习赋能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学习风险。
1.人工智能产品使用的过度依赖,可能会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精力投入
有研究者提出,过度使用智能工具会简化获取信息的过程,这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6]。目前,“听”“说”“读”“写”这些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工智能产品“代劳”或“代言”,在语言学习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有人开始质疑未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甚至提出可以缩减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课时。
在语言学习中,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已不可避免,但目前有的教学中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和滥用大大超过了学生自身及教师的控制能力,导致学业作弊和剽窃的行为越来越多,这种弊端并非人工智能所独有,任何学习工具的使用不当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引导。
2.人工智能产品的方便易得性,可能弱化学生学习语言时的知识建构能力
人工智能的便捷可以使学生轻松、快速获得英语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对话的机会,可以节省寻求教师专业反馈的时间,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但现在很多学生在运用人工智能时只是被动地获取和复制信息,如将DeepSeek,Kimi等智能工具的输出内容直接作为完成作业的结果,而不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学习的补充或协作手段。这种行为会限制学生自身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对语言知识组织建构的学习过程,无法培养学生批判、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这是目前很多教师担忧的情况。类似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知识被动地从教师传授给学生,现在演变成了知识被动地从人工智能传授给学生。
学生应该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容器。
好的人工智能可以超越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或其他社会背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数字教育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产品的使用和发展应着眼于弥合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1.要努力促进学习者获得的语言学习资源的公平性
人工智能的使用会使偏远地区或师资不足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如果学校不具备优质的英语教师或英语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产品进行补充学习或辅助学习,如青海等西部地区部分学校已使用智能助教机器人进行英语晨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7]
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来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英语学习资源和反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另一方面,目前很多优质的语言学习智能工具都是收费的,这种收费的门槛会让使用者受限。“智能技术占有”的优先性可能会成为新的社会分化的影响力量[8]。因此,我们要努力促进数字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缩小学生获得的语言学习资源的差距。
2.要防范学生因人工智能产品学习而使习得的语言变得刻板、机械
英语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除了词汇、句型、语法,还包含极其丰富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内容。而人工智能产品所传达的语言信息,一般都是语音、语法、词汇等规范的标准语言,例如,ChatGPT这种大语言模型推送给用户的都是经过反复训练、使用频率最多的主流用语,语言中一些丰富的细微性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当前人工智能产品所传达和传播的语言内容在文化包容性和语言多样性上还不够丰富、成熟,因此,要注意克服学生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学习英语而出现标准化、格式化趋向,从而使习得的语言变得刻板、机械。
目前,人们普遍能够意识到智能产品所传达的语言信息并不能保证准确无误,需要使用者自己进行筛选和判断。当前,很多人工智能产品都会声称自己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来与使用者互动,并声明不歧视任何种族或性别,其开发和应用都会遵循道德和伦理准则,并且会呼吁用户在合法和合理的范围内使用该产品,避免用它来传播仇恨和歧视言论,甚至在必要时会醒目地提示用户的言论或操作是否妥当。人工智能产品这种客观中立的外在表观,常常会让青少年学习者忽视以下隐蔽的问题。
1.基于欧美文化和价值观主导的意识形态偏见传递
目前,很多英语学习软件使用的语料库、语言数据库等都是基于欧美国家的原创英语素材构建提供的,其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甚至是权力关系等不仅被嵌入语言学习的智能产品,还通过其提供的语言学习素材表达出来,这种语言学习话语权的垄断和主导往往会误导学习者的意识形态判断。如果学习者,尤其是青少年,不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很容易在其语境及话语逻辑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在语言学习中无形地产生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对这些内容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就很容易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误导。
2.基于算法推送和数据训练的技术性偏见传递
目前很多人工智能学习产品都能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语言能力水平,推送量身定制化的语言学习内容,但这种个性化的算法推荐也会加剧个人的“信息茧房”效应,学生越是倾向于关注与自己兴趣和观点相符的信息,互联网或智能工具越会给用户推荐相关信息,从而导致使用者视野狭隘,认知能力越来越片面化和极端化,无形中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禁锢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框架中。同时,某种隐性的歧视、偏见或刻板印象一旦在网络上形成,大语言模型又会基于其训练、学习和抓取信息的机制使这种偏见得到广泛传播和暗中强化,从而形成系统性不公的算法偏见。这种算法偏见由于技术客观形式的包装使其隐蔽性极强,很难被青少年学习者辨识。
虽然人工智能在本质上只是一个简单或复杂的工具,但它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其连锁反应有可能催化教育进一步的变革。人工智能产品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是大势所趋,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如何更好地作为上,以确保有效、负责任地使用这些人工智能产品。
当前,人工智能产品虽然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的应用,但短期内仍无法取代英语教师的教学,人工智能所创造的虚拟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与人类真实的语言互动还存在很大差别,教师应明确自身与人工智能相比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优势。
1.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课堂交往能力
人工智能产品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互动,但无法达成教学交往。教学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学媒介进行的多向、多边、多层次、多维度的人际交往或沟通的教学活动[9]。语言教学是一种听、说、读、写等多技能的训练,比其他学科更需要师生间的有效交往和互动。很多语言学家都认同阿尔伯特·梅尔比亚(Albert Mehrabian)的观点,即65%以上的交流是语言外的信息达成的,如肢体语言、手势、语境等。[10]
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擅长对话式互动,但对话只是教学交往的一种中介,是教学交往的诠释路径之一而不是全部,比如善于倾听、情感互动、主动协助等也是教学交往的重要方式。善于教学交往的教师往往能从学生的课堂行为、听课状态、情感反映等外在表象中,探究、挖掘出学生语言学习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所在。
2.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系统构建能力
系统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它可以让教师从上位的视角来理解构建复杂的语言学习。这种系统的把控能力是普通语言学习者和智能语言工具所不具备的,受过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可以从更大的格局和视角来把控语言教学。
在宏观层面,优秀的英语教师会注重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综合性。教师会关注国家英语教学方面的教育政策、英语学科最新的课程标准、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会建构起一种英语教学的“大观念”或“大概念”(big idea)。
在中观层面,英语教师会根据学生学情考虑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整个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师在课前会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和需要形成的英语核心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在微观层面,教师会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清晰的教学步骤、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3.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组织合作能力
当前已开发使用的语言学习类人工智能产品更适合点对点的教学,而不适用于点对面的教学。人工智能产品目前在帮助个人语言学习方面更具优势,它可以通过大数据捕捉和计算功能,收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出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语言学习方案等。人工智能在使学习变得个性化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个人化。
但是,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应该是在组织或社会中进行的,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在未来的工作中,很多项目都是需要众人集体协作来完成,课堂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最好的场所,需要教师来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实现共同学习。例如,教师可基于项目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等,将不同能力水平或性格特征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学习小组中,实现语言学习的优势互补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人工智能存在局限性,教师应更为全面地评估这种技术工具的可行性,在课堂上负责任地应用它,并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实施运用,以减少学术诚信、数据伦理等风险的发生。
1.确立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意识
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要有正确的认知。随着人工智能产品的不断推出,英语教师既不能高估其能力而妄自菲薄,也不能低估其发展的潜力和可拓展的空间。教师既要了解人工智能产品在推动语言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也要看到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局限和问题。随着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新和迭代,作为一个“更有知识的他者”,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正在快速崛起成为英语课堂上除教师和学生以外的第三方势力,改变着语言教学的模式与课堂生态。
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要有积极的意愿。教师要主动了解、学习各种英语学习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和作用,具有实施人工智能产品与英语教学融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愿意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人工智能产品创新的教学实践。只有秉持主动学习和使用的态度,教师和学生才能超越被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知识性输出,不是简单地接收或粘贴复制其给定的结果,而是积极地将其作为一种互动学习的工具来使用,从而在课堂上共同构建知识,以开发的态度与人工智能构筑一种共生的教学关系。
2.提升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能力
英语教师要了解英语学习类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方法,掌握人工智能产品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规范,以及在英语教学不同领域应用的特性优势,如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方面的应用,并学会选择和甄别适合英语教学的智能工具和数字资源。除了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主动学习,英语教师还要在以下方面积极应用。
(1)教学设计。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如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分析、学习风格分析;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收集、制作英语教学资源;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将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融入教学活动;能够通过人工智能产品为学生创设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相融合的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
(2)教学实施。能够利用人工智能产品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交流的主动性;能够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实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行为,优化学习进程;能够利用人工智能产品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和能力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产品使用时的学术伦理和社会责任
教师在提升自身人工智能使用素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引导,除了避免技术滥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负责任、安全地使用人工智能产品。
(1)规范地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合规地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在使用时遵循正当必要和学术诚信的原则,不剽窃使用也不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来引导学生规范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相反,在没有教师建设性指导的使用环境中,学生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这些智能工具来检索阅读理解的答案或编写作文。为了应对潜在的学术伦理风险,教师教导学生将人工智能产品作为学习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2)批判地使用。“知识的功能在于个人如何从他或她的经验中创造意义,而不是别人说了什么真理。”[11]无论是对待人工智能产品,还是专家等权威性学者,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对这些看似客观或权威的观点、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保持一定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切忌盲从盲信、不负责任地直接“拿来”使用。例如,自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推出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已经验证其生成的内容并不总是真实、可靠,需要使用者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估。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讨论此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局限性、错误信息和数据偏差,教导学生如何批判性地评估信息,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对人工智能产品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的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使用信息时不偏颇并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取舍。
(3)安全地使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产品为了能够保持更新并提高其准确性,需要不断进行训练数据的收集和扩展,其结果就是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产品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越来越成为风险问题。当前,各国对人工智能产品数据收集、使用方面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进行语言学习时,对于有关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播等,做好隐私数据的管理和保护,注重数据安全的维护。
英语教学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正面临着转型与变革,人工智能正在影响着英语教学模式与形态的变化,刷新着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理念与认知。当前,很多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对其应用还未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数智素养仍然是一个亟待发展的教师培训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让英语学习者看到了一种“可能的语言”,但其还没有展现出我们“希望的语言”,对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无限期待并高度关注。
![图片[12]-人工智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技术赋能、应用风险及推进路向:基于《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为未来做准备》报告的审思-EnglishX](https://www.englishx.net/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754685-abcdba33be8d7ab6301e0efe21098c82.png)
[1][2][5]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 为未来做准备[EB/OL].[2024-01-28].https ://www. britishcouncil.cn/teach/ai-report. [3]Kazu I Y ,Kuvvetli M.The influence of pronunciation education via artificia lintelligence technology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learning Engli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Educational Studies, 2023,10(2):480-493. [4]Dizon G,Gayed J M.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Grammarly on the quality of mobile L2 writing[J]. JALT CALL Journal,2021,17(2):74-92. [6]Farrokhnia M, Banihashem S K,Noroozi O,et al.A SWOT analysis of ChatGP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23 (2):1-15. [7]新浪教育.AI智能助教机器人与西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EB/OL].[2024-03-01].https://edu.sina. cn/2021-05-21/detail-ikmxzfmm3775065.d.html. [8]谷亚.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审视:以批判教育学为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11-17. [9]乌兰.课堂教学交往中的教师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5):31-33. [10]Albert Mehrabian. Silent Messages[M].Belmont,CA: Wadsworth,1971. [11]Jonassen D , Davidson M , Collins M , etal .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5, 9(2):7-26.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25年第7期,转载需注明出处
微信编辑|肖雪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