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2-17 16:32:45
大字阅读
分享

美国智库指出,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顶尖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近 40% 来自中国大学,中国大学毕业生占比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毕业生。(法新社档案照片)
美国智库分析显示,美中两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竞争激烈,而美国仍能在 AI 领域维持主导地位,赴美的中国大学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日经亚洲》报道,美国芝加哥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内部智库 MacroPolo 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顶尖 AI 研究人员近 40% 来自中国大学,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占比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毕业生。
当中包括知名的斯坦福大学教授、World Labs 联合创始人李飞飞,以及微软 AI 首席科学家邓力。
根据报告,2019 年,美国顶级 AI 专家中,有 27% 来自中国大学。到了 2022 年,这一比率上升至 38%,超过了来自美国大学的 37%。这些研究人员似乎是在中国完成本科学习后,再赴美国攻读研究生课程,并最终在美国觅职。
对此,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革新智能统合研究中心负责人杉山将(Masashi Sugiyama)说:“显然,中国有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研究人员正在为美国公司和机构的 AI 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美国仍然主导着 AI 研究。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均颁给与 AI 相关的研究,而大部分获奖者来自美国。
NeurIPS 采用更多中国论文 清华和北京大学跻身前十
MacroPolo 对全球最负盛名的 AI 学术会议 NeurIPS 于 2022 年发表的论文的作者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这些 AI 专家所属的 10 个机构有七个在美国,包括谷歌和斯坦福大学。中国则紧追其后,NeurIPS 对中国论文的采用有所增加,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跻身前十。
报道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和企业借鉴 1990 年代以后的“海归政策”和“千人计划”,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或可在 AI 领域取得更大发展。
不过,美国也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因为主要 IT 公司和领先研究机构都位于美国,这对中国专家仍具吸引力。MacroPolo 的分析显示,大约 80% 的外国博士生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
随着竞争加剧,中美之间的分歧也不断加深。2022 年左右,美国开始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等产品。
中国 AI 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不久前推出低成本开发的人工智能助理,所发布的开源模型 DeepSeek-R1 震撼全球科技业,也引起美国政府关注,包括它采用何种晶片。据报,美国政府正在调查 DeepSeek 是否使用受管制晶片,以及晶片是否通过多个国家转出口至中国。如今,美国国内要求加强出口管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根据科学刊物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4 年对科研机构进行的一项排名报告,中国机构倾向于独立研究而非国际合作;虽然中国的个人科研成果增长迅速,但在全球合作方面却相对薄弱。
报道指,创新研究往往依赖跨国界的合作。尽管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工作,但在建立科研合作框架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英国。